时间 |
课程名称 |
时间 |
|
第1天
韩老师 |
上午 |
动态视角研究大脑功能活动的意义以及预处理过程 |
动态的研究现状、预处理等操作 |
下午 |
动态ALFF |
1.动态ALFF的介绍 2.动态ALFF的计算 3.统计和作图。 |
|
晚上 |
实战演练和答疑 |
实操课程内容和问题解惑 |
|
第2天 韩老师 |
上午 |
动态功能连接的计算方法和实现 |
滑窗法,FLS,MTD等方法的讲解和实现方法 |
下午 |
其他动态指标介绍和计算 |
1.动态GCA 2.动态ReHo 3.动态FCD |
|
晚上 |
实战演练和答疑 |
实操课程内容和问题解惑 |
|
第3天 王老师 |
上午 |
GIFT动态网络分析流程(一) |
ICA独立成分分析基本原理
|
下午 |
GIFT动态网络分析流程(二) |
计算成分间动态功能连接和统计 |
|
晚上 |
实战演练和答疑 |
实操课程内容和问题解惑 |
|
第4天 王老师 |
上午 |
经典动态指标 |
1.动态指标的定义 2.动态指标的意义 |
下午 |
经典动态指标的计算 |
实操课程内容和问题解惑 |
|
晚上 |
经典文章解读 |
经典动态功能连接文献解读,熟悉常用的分析套路 |
缴费方式:银行转账(银行信息详见回执),支付宝转账(支付宝账户请加赵老师微信索要),也可以现场刷公务卡。
韩老师,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博士。整个研究生阶段,一直从事多模态磁共振脑影像研究工作,熟练掌握功能、结构等各项分析手段。参与及发表SCI二区及以上论文近30篇,其中第一作者9篇。熟练掌握Matlab,python和R语言环境下的编程,擅长快速掌握和探索磁共振最新的研究方法。
王老师,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和博士阶段一直从事基于磁共振成像的脑影像研究工作,熟练掌握磁共振数据分析方法。博士期间参与发表SCI二区及以上论文9篇,其中第一作者5篇。熟练掌握Matlab、python等编程语言。
黎老师,博士在读,拥有多年脑影像数据处理与科研实战的经验(作为第一作者或者共同作者发表SCI论文多篇),熟练掌握MATLAB与Python编程。
南老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核磁共振图像处理、智能信息处理。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省部级项目2项,厅级项目1项,横向课题2项,并发表与磁共振数据分析相关的SCI论文十余篇。汪老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认知神经心理学专业博士,曾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博士后,特聘副研究员,现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是利用磁共振和脑电等开展神经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研究,同时利用神经反馈和经颅直流电/磁刺激等进行神经活动和脑功能或疾病的干预。擅长临床认知实验设计与任务呈现、功能与结构像磁共振数据分析;利用matlab和R语言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和可视化;致力于多中心临床大数据的建立和机器学习模型的探索,强化临床研究的结果的可靠性和可重复性。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一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骨干,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军委项目等多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发表SCI文章5篇(含JCR分区一区两篇),参与发表SCI文章数十篇。李老师,博士,西安交通大学健康与康复科学研究院博士后,目前主要研究方向为功能核磁共振影像数据分析及复杂系统网络建模与仿真研究,拥有多年的核磁共振数据分析的经验,承担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发表SCI论文12篇。